师资队伍
学校校本部共有在编(含人事代理)教职工2781人,其中专任教师1819人,博士1108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52.28%;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9.9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91.31%。
国家级人才方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3人(含青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7人(含青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含双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评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
省级人才方面,学校现有省委人才计划项目人选78人,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22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4人,省教学名师1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4人,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3人,“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37人(含柔性引进9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0人(含青年),省“四个一批”人才12人(含青年),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2人。
学生竞赛
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是全国第一所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的师范院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学校“蓝天”环保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一等奖2项;金紫薇及队友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学校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总数列全国第1位;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项,特别一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7项,成功跻身全国30强;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2项,银奖、铜奖14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3项,银、铜奖11项;在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8金22银15铜(含国际邀请项目8金26银40铜),总成绩位居全国师范大学第一,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届大赛获得先进集体奖(全国20强)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届大赛获此殊荣的师范院校。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居全国高校第78位、师范院校第4位,在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列98位、师范院校第5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是学校的传统和底色。学校先后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35万余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
学校现有18个在招师范类专业全部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校全日制本科师范生12000余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实施“国培计划”项目院校、“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院校和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评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1个。2018年获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6门教师教育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个列入教育部认证范围的师范类专业全部完成第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在“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总成绩居全国第2位。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战略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孕育了以“淡水鱼、新材料、新能源、VR技术和新中药”为代表的“五串新果”;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上饶市、樟树市分别共建数字产业学院和健康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北斗遨翔学院”分别获批首批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重点项目和培育项目,合作研发我省首颗环境遥感卫星“江西师大一号星”。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区域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分别入选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重点培育智库,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获批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苏区振兴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转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苏区振兴研究院入选CTTI中国高校百强智库。近年来,共有200余份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300余次,其中,中央领导批示5次、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70余次。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培养、师生互访、人文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学校现有国际学术科研平台/基地10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学校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发起成立了江西省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建设3所孔子学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招收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
校友工作
83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50万名,校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中宣部原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原局长、安徽省委原书记王太华,国家信访局原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上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周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范卫平,国家铁路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克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赵力平,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陈扬勇,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史文斌,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陈敏,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小平;也有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孙金声,重点大学校领导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最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杨非,著名书法家、中国国家画院首批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龚德凌,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黄洪,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保民,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上市公司江苏昆山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仕铭,香港上市公司肇庆市科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念乔,奥运会冠军金紫薇、徐诗晓,第十七届华表奖获得者张品成等。
400-990-7892
中犇教育是一家著名的互联网教育咨询中介机构,高考职业规划中心、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是中犇教育旗下的重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