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文): | |
学校名称(英文): | |
院校性质: | 公办 |
院校类型: | 政法 |
隶属部门: | 重庆市人民政府 |
院校层级: | |
综合预算: | |
院校驻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景铮路666号 |
院校官网: |
重庆三峡学院 简介
重庆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1年,公安学校和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05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办法学本科专业(公安法制方向)。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基础上组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占地面积42.01万平方米(630.20亩),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49.31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43万册,电子图书34.57万册,电子期刊48.68万册,中外文期刊710种,资源数据库25个。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6个、实习基地14个。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侦查学、治安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和禁毒学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和重庆市“一流专业”点,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3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公安技术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培育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专任教师15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千百万人才工程”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公安部治安法制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
教学科研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5名教师获二等奖,7名教师获三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13项,其中省部级74项(含重大重点项目10项);教师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外文检索收录41篇;获得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部级7项。学校现有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研平台10个,其中毒品毒物分析重点实验室、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重庆市科研平台。
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针对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参考,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重庆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决策咨询采纳15次。协助公安部拍摄《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片》,作为全国公安民警规范执法的示范教学片。参加公安部组织的“8.12”天津港爆炸事件等工作,服务公安民警3000余人次。派出维和警察1人、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2人。近三年,开展“送教送服务到基层”活动服务公安民警1300余人次;参加大型安保、警卫任务和爱民实践等活动2万余人次;协助公安机关办案21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1起。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和国际交流。依托校局深度共建平台,与重庆市公安局28个直属单位、41个区县公安局广泛开展协同育人。与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华三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开展学生学分转移项目。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组织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扎实开展国际执法培训,已举办外警培训4期,培训来自10个国家70余名执法官员。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5万余人,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1791人,升本后本科毕业生2066人。大批校友成为重庆公安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公安部“一级英模”杨雪峰、周鑫,公安部“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林恩、李作明、吴科,有79人次获个人一等功、871人次获个人二等功、1万余人次获个人三等功。
专业设置
贵州省简介
简称 | “渝” |
由来 | 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
直辖市所在地 | 重庆市 |
经度 | 东经105゜11'-110゜11' |
韦度 | 北韦28゜10'-32゜13' |
面积 | 8.24万km² |
人口 | 3212.43万(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 |
山脉 | 大巴山、观面山、巫山、方斗山、七曜山、武陵山、大娄山、明月山 |
河流 | 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芙蓉江、阿蓬江、綦江、酉水 |
国民生产总值 | 亿元(2022年) |
产业 | 29129.03 |
重庆市,简称“渝”或“巴”,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下辖38个行政区县,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12.43万。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域内水系丰富,流经的重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重庆是我国西南水、陆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较丰富,素有“雾都”之称。气候特点: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400-990-7892
中犇教育是一家著名的互联网教育咨询中介机构,高考职业规划中心、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是中犇教育旗下的重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