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17:30

400-990-7892

中犇教育咨询为您提供专业的高考职业规划服务、出国留学中介服务

长江师范学院
来源: | 作者:重庆 | 发布时间: 2022-03-10 | 105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文):

长江师范学院

学校名称(英文):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类型:

师范

隶属部门:

重庆市人民政府

院校层级:


综合预算:


院校驻址: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院校官网:

www.yznu.edu.cn/





长江师范学院        简介


       办学历史悠久。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31年,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学历留学生200余人,已与11个国家和地区、32个国外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基础条件优越。学校地处重庆市涪陵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1700余亩,系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载体文献1132万册(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现有21个二级教学院(部),立项建设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2个、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2个。有5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招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重庆市一流课程71门。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400余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100余人。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1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5人。建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海智工作站、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中国侨联、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农委创新团队12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个,市级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2个。

       科研实力强劲。现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5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数连续5年稳居全国高校前150名。科研经费连续4年突破1亿元,年师均科研经费达15万元以上。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政府成果奖20余项。

       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师德纯正、学风浓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由2017年全国445名跃升至2022年的306名,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由全国82名跃升至45名,在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名列第206位。在全国69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综合竞争力排行中排名第5位。常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6%,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7%。学生考研录取人数每年在600人以上,占毕业生人数的12%。按照“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向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迈进!







专业设置







贵州省简介

简称

“渝”

由来

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直辖市所在地

重庆市

经度

东经105゜11'-110゜11'

韦度

北韦28゜10'-32゜13'

面积

8.24万km²

人口

3212.43万(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

山脉

大巴山、观面山、巫山、方斗山、七曜山、武陵山、大娄山、明月山

河流

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芙蓉江、阿蓬江、綦江、酉水

国民生产总值

29129.03亿元(2022年)

产业

优势产业: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IT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


       重庆市,简称“渝”或“巴”,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下辖38个行政区县,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12.43万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域内水系丰富,流经的重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重庆是我国西南水、陆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较丰富,素有“雾都”之称。气候特点: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自然资源  

       贵州自然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天燃气是全国重点开采的大区之一、锶矿储量全国第一、锰矿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钡矿储量居全国第三。

       2、水能资源,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及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动植物丰富;

      


十大地标建筑


       1.重庆解放碑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又名“抗战胜利纪功碑”、“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 8月落成。该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 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42平方米。该处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 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


重庆解放碑


       2.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 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 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大 礼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