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17:30

400-990-7892

中犇教育咨询为您提供专业的高考职业规划服务、出国留学中介服务

山西医科大学
来源: | 作者:0006 | 发布时间: 2022-03-14 | 9276 次浏览 | 分享到:

“镇馆之宝”——晋侯鸟尊


       8.雁门关和广武城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中唐诗人李贺来到了雁门关,战争的气息让他窒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雁门太守行》中,他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雁过雄关,羽毛尚未落地,这便是雁门关的由来。汉朝时候,绝世美人王昭君便是从穿雁门而北上匈奴和亲的。雁门关内外两重天,关内春暖花开,关外北风凛冽。未等感受奇寒的塞北,王昭君就看到了荒冢围城的广武。御敌于国门之外,手足忠魂埋骨两国交界的战场。

       从汉朝开始,雁门一线就是国门守护的最前线,不知道有多少悲壮故事发生在这里。直到现在,黄昏下的广武汉墓还弥散着古朴苍凉,即便夏天,这里都有一股沁入心魄的寒气,那是长虹凌日霜刀冷月的英雄故事的开始,更是赤胆归来,江山社稷转危为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结果。

雁过雄关


       传统上将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称为明朝的外三关。雁门失守,京师危矣。因此从汉朝开始,长城在这里画了一个惊叹号,长城精神也开始在这里凝聚。汉朝人喊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三关将士生平志,固垒江山万里骄。

广武城

       9.壶口和碛口

       流水极天横晚照,一弯新月半亭风。失去了渡口功能,碛口李家山村的夜晚无比静美。只有在生活安逸下,大家彼此才有时间真正审视自己生活的环境。惊讶之余,才会赞叹“这次第,怎是一个美字了得”,如壶口的咆哮,黄河两岸悬崖峭壁的鬼斧神工,还有永和乾坤湾的天地造化。

       不仅碛口,包括晋陕大峡谷和黄河金三角大小数十座黄河渡口都失去了功能,还原到纯粹居住的状态。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他们中很多人搬到城里居住,寻找传说中更品质的生活,留下了鸡犬相闻的田园世界。这就是乡村生活的本源,波澜不惊的生活如同这里人们的态度,千百年潮起潮落和光同尘。

壶口

       偶尔,惊雷滚过冰封的河面,黄河开河的怒吼又压过呼啸的北风。山飞海立、旱天惊雷,气势磅礴的壶口把天下奇观一并收纳,然后传导到下游,于是才有运城与对岸渭南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地理趣闻。泥沙聚下,又在这里沉淀。潮来潮涌中,两岸忽远忽近,忽南忽北,很可能一场洪水过后,黄河水从村子后面迤逦而去,山西人变成了陕西人。

       这时候,黄河便不再咆哮,而是成为一湾秋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碛口镇


       10.锡崖沟和太行崖居

       在晋城,流传着康熙帝师陈廷敬的一首诗:人见太行愁,我见太行喜。不是喜太行,家住太行里。

       魏武帝一首《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太行白陉一条无名道路因此而冠名:羊肠坂,从此太行山的艰险以文字的方式在四方传播。冷兵器时代,求生的本能使精锐寻找渊深海阔之地雪藏,表里山河的山西便是首选。山西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大,自古便是龙潜之所,因此战事多,灾难多。但越是困境,越能激发人的韧性和潜能,以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力量,不断优化和扩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上世纪中叶后,陵川锡崖沟,当地人以原始的铁锤和铁钎穷三十年之力,硬生生将向外的道路修建在太行山腹部,形成太行山地区特有的挂壁公路,成为太行山独有的探索和开放精神的代表。至今,在晋豫交界的太行山深处,至少发现了七条挂壁公路,惊险奇绝,令人叹为观止。

锡崖沟

       在左权莲花岩,充满灵性的山水奇景中,当地人借助岩石的自然形状依山而建高高在上的崖居,迎旭日东升,看群山吐月。站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之上,向天而歌,李白在世,也难想象这样的浪漫生活和平凡中见证的伟大胸怀。

       能把大山踩在脚下的人,是勇者、智者,威力无边。


太行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