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17:30

400-990-7892

中犇教育咨询为您提供专业的高考职业规划服务、出国留学中介服务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来源: | 作者:0005 | 发布时间: 2023-02-23 | 82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文):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名称(英文):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类型:

职业技术

隶属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院校层级:


综合预算:


院校驻址: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查干沐沦大街与大宁路交口

院校官网:

www.cfyyzy.cn/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简介



       学院概况: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2020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2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等职业学院。学院现有农林、畜牧兽医、乡村建设与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健康管理、现代服务与管理、文化艺术等七大专业群。开设畜牧兽医、护理、园林技术、水利工程、大数据与会计、空中乘务、大数据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27个专业。

       办学理念: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以“新农科”为专业建设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理念先进,开放共享,德技双馨,民主和谐,环境优雅”的新型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学院坐落于赤峰市松山区查干沐沦大街与大宁路交叉口,位居城区,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规划占地面积800亩,总建筑面积20.82万㎡,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图书馆、体育场、餐厅等教学基础设施,2023年全面竣工。学院投资1.2亿元用于实训室建设,现有实训室70多个,实训设备3万余台(套)。目前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40多个,附属医院1所。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新校园建成后将是一所空间集约、功能复合、生态健康、设施齐备、自由开放的花园式、智慧型、文化型校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并为学校题写校名。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以国家名师、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为引领,“双师型”教师为骨干,专业客座教授为补充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124人,硕士研究生76人,外聘客座教授和技能大师40余人,建有4个大师工作室。

       教学模式:学院秉承“以就业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主线” 的教育理念。摒弃以知识单向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与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体系,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等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减少理论课时,加大实训和实践力度,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历练技能,形成本领。

       管理模式:学院牢固树立新型学生发展观,办适合的教育,坚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践行“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德育理念,把“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落到实处。实施提升学生自信的“亮点工程”,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重塑学生信心。开展以育人为本的学生活动和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拓展爱好、发挥特长、锻炼技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其中放飞自我,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构建民主、自由、平等的校园环境氛围,打造活力四射的青春校园。











专业设置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简称简称“内蒙古
由来“内札萨克蒙古”
省会呼和浩特市
经度东经 97°12′-126°04′
韦度北韦 37°24′-53°23′
面积118.3万km²
人口2400.0万(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
山脉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贺兰山山脉
河流黄河、乌拉盖河、昌都河、锡林郭勒河、塔布河、艾不盖河、额济纳
国民生产总值22590.16亿元(2021年)
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1.加快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有色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 2.促进现代煤化工向下游延伸、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向高端发展、农畜产品向终端拓展; 3.大力推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做大装备制造业; 4.拓展锂电池、永磁材料产业链,努力做大电动汽车产业;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儿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的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这里的人们爱和平,也热爱家乡,赞美自己的新生活,纵情把歌唱,祖国的天地多宽广,抚育我们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由美丽其格作词、作曲,胡松华演唱的一首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省级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东起东北平原、西至黄土高原、南邻燕北山地,东西相隔2500多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总体地势以高原为主,海拔高程1000米以上。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亚洲中部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势由西向东缓慢倾斜,呈狭长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区内最高点为西部阿拉善左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贺兰山最高峰,海拔高程3556米,最低点是西辽河平原、海拔高程仅120米。

       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的活动舞台,先后有10多个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乌桓、契丹等。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上世纪20年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反封建反侵略斗争,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政府改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以中温带为主的寒暑剧变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大兴安岭北段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贺兰山以西具有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介于两者之间的广大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严寒,春季风大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气温剧降;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变率大,无霜期短。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居住着49个兄弟民族。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各民族都创造了各自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