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17:30

400-990-7892

中犇教育咨询为您提供专业的高考职业规划服务、出国留学中介服务

筑波大学
来源: | 作者:0005 | 发布时间: 2022-03-16 | 31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本信息



院校名(英文):  University of Tsukuba   

院校名(本国):  つくばだいがく   

综合预算:            ¥10万元/年   

院校所在地:         日本(国家) · 东京(城市 )   

办学性质:

院校官网:            tsukuba_ac_jp





筑波大学      简介


筑波大学(日语:つくばだいがく,英语译名:University of Tsukuba),简称筑大(筑大つくだい),在日本是一所结合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新型国立大学。该大学曾有3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


筑波大学      详情


历史小知识


该大学的前身为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教育大学”。筑波大学是在1970年代大学竞争引起的大学改革过程中,作为“新型大学”的试验校,继承了1973年10月废止的东京教育大学的全部资产,在筑波市创立的大学。东京教育大学的前身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文理科大学、东京农业教育专门学校、东京体育专门学校等。建校多年来先后设立多所学部、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等。该大学在2004年4月1日获得国立大学法人地位。 

    

如今该大学致力于全方位打造“开放型大学”,不拘泥于固有观念,以率先实现“灵活教育研究组织”和“新型大学机构”为基本理念,引领着日本的大学改革。该大学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文化基地,肩负着重大的社会使命。作为综合大学,该大学在所有专业广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为充实强化教育研究体制,培养在拥有独特个性和自立品质的基础上,能够主导性解决世界级课题的高等人材。在追求从自然到人类、自社会到文化的各学术领域专业深度化的同时,该大学更要积极推动超越现有领域的跨学科间的包容与协作,实现领先世界水平的科研发展。该大学通过开展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本科课程至博士课程),来激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积蓄更多拥有创造性的知识与能量,将来能够自主自立地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该大学作为汇集众多科研机构的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核心,积极加强与各教育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合作,力图充实并强化自身的教育研究机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该大学作为面向亚洲及世界各国、各地区开放的综合大学,积极开展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性教育研究活动和合作交流,为把该大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权威的大学而努力。该大学通过协调发展教师和员工个性和多样性,探索新时代的大学模式,来引领实现新体制的大学改革。   

  

诺贝尔奖     


朝永振一郎: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担任筑大前身“东京文理科大学”、“东京教育大学”的校长、教授。


江崎玲于奈: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获奖后担任筑大校长、教授。


白川英树: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获奖时为筑大名誉教授。


此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村智,曾是筑大前身“东京教育大学”的旁听生,热门的诺贝尔奖候选人中西香尔是当时的教授。     


著名中国校友



嘉纳治五郎先生是近代日本最初接收留学生的教育家。以下介绍宏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著名中国留学生。


鲁迅(1881-1936) 

1902年4月考入宏文学院,1904年4月普通速成科毕业。之后考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黄兴(1874-1916)

1902年宏文学院 速成师范科入学。1903年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


杨度(1875-1931)

宏文学院毕业,主张吸取近代思想与中国传统的精华,提倡民本思想


杨度是一位主张吸收东西文明双方所长的政治家,作为袁世凯的心腹为其效力。


秋瑾(1875-1907)宏文学院毕业,革命女诗人  


陈独秀(1879-1942)宏文学院毕业。担任《新青年》主编,毛泽东曾受其思想影响。


范源濂(1876-1927)1900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宏文学院担当讲座翻译。


回国后,曾3次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文部省大臣),构建了中华民国的教育制度。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歌作词者) 


田汉(1898-1968)宏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剧作家,诗作“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1949—1982)奥林匹克领奖仪式上播放的中国国歌的作词者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有不解之缘。


杨昌济(1871-1920)湖南人。在嘉纳校长的推荐下由宏文学院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8年在苏格兰学习哲学,伦理学及教育学,是一位提倡教育救国的教育家。

191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1893-1976)结识,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老师。

毛泽东在其文章“体育之研究”(1917)中称赞嘉纳的柔道和体育理念。

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很多教授也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设施     

3个校区(都在东京都)     

图书馆     

教学楼     

体育馆     

食堂     

学生俱乐部     

宿舍楼     

全国共同利用施设(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粒子研究中心) 

    

校内共同教育研究施设(尖端学际领域研究中心(TARA)、外国语中心、体育中心、农林技术中心、陆地环境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动物资源中心、下田临海实验中心、菅平高原实验中心、留学生中心、基因实验中心、大学研究中心、阳子线医学利用研究中心、Admission中心、产学共同研究中心、教育开发国际协力研究中心、智能社区基础研究中心、学际物质科学研究中心(TIMS)、特别支援教育研究中心、北非研究中心、学际信息媒体中心、研究基盘综合中心、保健管理中心)


理疗科教员养成施设


心理・心身障碍教育相谈室


TLO (株)筑波研究所


附属学校教育局     


附属学校(小学、驹场中学校・驹场高等学校、坂戸高等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盲校、聋校、桐丘护理残肢学校、大冢护理弱智学校、久里滨护理自闭症学校)


学部介绍(相当于学院,读学部毕业后可领本科学位)     

人文・文化学部     

社会・国际学部     

人类学部     

生命环境学部     

理工学部     

情报学部     

医学部     

体育专业学部     

艺术专业学部